寓教於樂激發孩子的數學興趣

 
 
 








 




 
如果只在乎學校數學成績的高低,而父母、老師聯手逼迫孩子重複枯燥的演算與練習,試問有幾個小孩能對數學產生興趣?而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是一種苦役,在漫長的升學過程中,又有幾個小孩能堅持下去?

 


做為家長、教師及教育委員們,是不是應該考慮目前這種揠苗助長的教育方式真的適合孩童的身心發展嗎?而習慣在競爭的教育體系中長大的小孩,真的對國家競爭力有幫助嗎?

在大環境一時未能扭轉的現實生活中,史丹福大學前數學系教授喬‧波勒爾(Jo Boaler)在「學校、家庭教育」網站中,提供有心的家長與教師們一些建議,期望改變學生看待數學的角度,重新找回學習的樂趣。


使數學成為生活的一部份


今天許多父母都有全職的工作,似乎很難騰出時間與孩子一起玩數學遊戲。但事實上數學遊戲是可以寓教於樂,不費時而簡單的融入生活。例如澆花時給孩子兩個各五公升與三公升的水罐,要他們量出四公升的水;帶孩子上學時一起數路上的車輛、觀察花園和房子的形狀。


吃飯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擺碗筷,數一數家中有幾個人,應該幾隻碗、幾雙筷子;吃水果時,可以讓孩子分配數量,每個人吃二片鳳梨,全家人共吃了多少片鳳梨;切西瓜的時候,可以教孩子怎麼均分二等份、四等份、八等份…。


在遊戲中探索數學


兒童在開始接觸數學時都是興奮的,許多對成年人理所當然、顯而易見的數學觀念,卻能讓兒童著迷。例如計算一定數量的物品,重新排列組合後,再次計算仍能得到相同的數目;另外,簡單的猜謎、拼圖和圖案都能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


孩子大約在三歲時,就已能開始理解數字。波勒爾建議父母在孩子七歲前,可以集中精力培養孩子對數學的敏感度。例如以積木、拼圖、連鎖方塊、或整套的組合玩具幫助孩子發展空間的推理能力;學習加與減時,讓骰子、撲克牌、大富翁等遊戲都派上用場。


父母克服自身對數學的恐懼


恐懼或者厭惡會導致對數學產生焦慮感,尤其是學齡期也曾面臨過數學夢魘的家長。波勒爾解釋,最糟的事情莫過於父母告訴孩子自己也痛恨數學。波勒爾建議,在學生時代討厭數學的父母,應該以成人的觀點重新認識數學,因為真正的數學與學校填鴨式的反覆演算大大的不同。


如果父母能拋棄自己舊有對數學的負面觀感,與孩子一起重新學習,將可能發現數學令人驚奇的一面,並自發的喜歡上數學。


不要太在意學校成績的差異


許多孩子在上學後開始不喜歡數學,波勒爾認為這是因為孩子可能在課堂上感到無法勝任。


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是充滿趣味與變化多端的,而學校的教科書內容往往過於貧乏、缺乏創意;在升學主義掛帥、視教育為競爭的體系中,為了追求三分、五分的成績差距,考試題目總是挖空心思,難上加難、例外加例外,直到孩子頭昏腦脹、筋疲力竭,但大人似乎樂此不疲?因為不能輸在起跑點?


如果目前不能改變大環境,那麼家長至少可以將眼光放遠,不要因為每次三分、五分的成績差異,而逼著孩子反覆練習,扼殺了小孩對數學的興趣,畢竟從小學、國中、高中,學習是條漫長的道路。


只要願意做個有心人,家長、老師是可以通過生活細節,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對抽像、邏輯的數學產生濃厚興趣,進而增加學習的積極性,那麼成績不就垂手可得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六考私中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